4.三角式、代数式、指数式转换
简洁明了,直接看公式:
代数式:z=a+bi
三角式:z=r(cosθ+isinθ) 其中r=|z|
指数式:z=reiθ
例如:
z=2+i 求其三角式和指数式
r=|z|=51/2
θ=arctan1/2=π/6
即
三角式为z=51/2(cos30°+isin30°)
指数式为z=51/2eπi/6
简洁明了,直接看公式:
代数式:z=a+bi
三角式:z=r(cosθ+isinθ) 其中r=|z|
指数式:z=reiθ
例如:
z=2+i 求其三角式和指数式
r=|z|=51/2
θ=arctan1/2=π/6
即
三角式为z=51/2(cos30°+isin30°)
指数式为z=51/2eπi/6
取一复数z=a+bi,求z的模、辐角、辐角主值|z|=(a2+b2)1/2 //Z的模 arg(z)=arctan(b/a) //a>0 辐角主值 即令a,b分别为坐标轴x,y轴,其与x轴的夹角 Arg(z)=arg(z)+2kπ,k=0,±1,±2... //Z的辐角 ...
在复数的级数判断收敛和发散中,需要进行两步判断1、当n趋近于∞时,实部和虚部同时趋近于02、实部级数和虚部级数同时收敛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函数,才是级数收敛的,否则都是发散的倘若难以使用以上两条,可以使用带入的方法,如下(1)eg:解:(1)(2) (3)(4)性...
奇点分为孤立奇点和非孤立奇点孤立奇点分为:本性奇点,可去奇点,极点非孤立奇点->Ln(x)、ln(x) x≤0本性奇点->若不存在极限 则为本性奇点(简单地说,看起来比较复杂的函数,例如cosz/(z-3))可去奇点->将奇点带入函数式,若分子分母为同次方,则为可去奇点 例如f(z...